皇冠博彩

您当前的位置:皇冠博彩 > 政务公开 > 泉州动态 > 泉州要闻
张毅恭:高质量规划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
来源:自然资源部、泉州发布 2025-07-15 10:16 阅读人数:1

  书记市长谈规划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规划工作,强调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当前全国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均已完成报批,全面进入实施阶段。自然资源部官方微信公众号特开设《书记市长谈规划》专栏,邀请有关城市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立足地方实际,谈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落地实施的思路举措,供交流探讨。第一期做客专栏的嘉宾,是福建省泉州市委书记张毅恭。

  高质量规划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

  福建省泉州市委书记  张毅恭

  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陆地面积11015平方公里(含金门县),海域面积1136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91.4万人,系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近年来,泉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论述精神,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高质量规划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

  牢记嘱托,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就国土空间规划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多规合一”改革、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提供根本遵循。

  早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对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作出深邃思考和重大实践,在《福建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处理好城市建设中八个关系》,高屋建瓴地论述了推进城市建设这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妥善处理好“上与下、远与近、旧与新、内与外、好与差、大与小、建与管、古与今”的关系。

  2002年,在总结“晋江经验”时,习近平同志强调“处理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指出“工业化和城市化只有互相适应、协调发展,才能加快推进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建设。”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晋江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出“眼睛不要只盯在大城市,中国更宜多发展中小城市及城镇”。2021年3月到福建考察时,指出“建设好管理好一座城市,要把菜篮子、城市空间、人居环境等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切实抓好”。2024年10月再次到福建考察,强调“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

  泉州扭住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推动“一湾两翼三带一屏多支点”的国土空间格局落深落实,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

  久久为功,规划引领城市发展空间格局

  城市化和工业化历来相互促进。改革开放以来,泉州以“敢拼、爱拼、善拼”的精气神,造就十大千亿产业集群,全市GDP从1978年7.79亿元,到2020年突破1万亿元,2024年达1.31万亿元。与此相对应的是,泉州的城市化工作从“东西两座塔,南北一条街”起步,谋划“环泉州湾半小时城市群”,开启从“河口型城市”到“海湾型城市”的进阶,逐步“环湾、向湾、同城化”。2023年6月,泉州成立中心市区城建、南翼高新区、北翼石化产业“三大指挥部”,以市域力量统筹“一湾两翼”规划建设,形成“南高新、北石化、环湾崛起、县域做强”的生产力布局。

  牢牢把握集聚与分散的关系,做强环泉州湾中心城区。泉州在海丝新区发力,着眼提升中心城市集聚度和承载力,协同推进中央商务区、中央活力区建设,3.2平方公里的中央商务区基本建设成型,高端金融、商贸、法务、文化、酒店等业态加速集聚,优质教育、医疗等配套逐步完善;在3平方公里的中央活力区,规划建设以跨境交易、金融服务、数字经济、时尚文创为主的未来城市展示窗口;同步规划建设若干个内外贸集聚区和跨境电商园,“工贸一体”升级打造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心。发力综合交通,实施“聚城畅通”工程,在2020年环城高速全线贯通基础上,加快“环湾快速路”“中环城路”“多向放射线”建设,完善中心市区路网。泉州构建“环湾30分钟通勤圈、市域60分钟通畅圈、省内90分钟通达圈”的“369”交通圈,目前金屿、百崎等跨江跨海通道和国道324改线加快建设,厦漳泉城际铁路R1线正加紧开工。

  牢牢把握站位与视野的关系,做大南北两翼新增长极。泉州融入和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从厦漳泉同城化到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对接上位规划,展现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的担当。南翼围头湾,高标准建设两岸(厦泉金)合作发展区泉州核心区,构建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一代人工智能、数字健康、生产性服务业的“2+2+1”新赛道产业体系,促成睿斯科核医学、九牧家用机器人等大项目落地,打造科技城、未来城。北翼湄洲湾,协同莆田共建闽中出海大通道和能源大港,发挥福建联合石化和中化泉州两大龙头作用,聚焦“油头—化身—轻纺尾”,拓展精细化工、电子化学、化工新材料等产业链条,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基地。

  牢牢把握城市与农村的关系,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泉州山海、城乡差异较大,近年来通过加强山海统筹、功能互补,实现沿海产业集聚和山区生态良好并存。为此,泉州坚持城乡有机融合,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县域为重点统筹规划乡村全面振兴,实施“千村示范引领、万村共富共美”工程,培育“一县一溪一特色”田园风光建设示范区,构建“县强、镇兴、村富”的城乡融合新样板。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城市,以全市带动石狮、晋江、德化的“一带三”模式,在产业共富、改革共富、民生共富、城乡共富、山海共富、精神共富、生态共富、和谐共富、同心共富等“九个共富”上探索示范。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建设生态连绵带,打造山水田园城市,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导向服务产业布局、城市建设,滨海生态浪漫线贯通晋江、洛阳江岸线,河湖长制等工作获国务院激励表彰。坚持民生保障为上,统筹超75%的财力,补齐教育、医疗、养老等短板,开展小区物业管理提升“大会战”,打造全域幸福家园。创新推进“党建+”邻里中心、综治中心、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建设,夯实“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主动创稳机制。

  牢牢把握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再现“东方第一大港”繁荣。泉州围绕“活着的古城、世界的古城”,以6.41平方公里泉州古城为核心,践行“留形留魂留乡愁、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成立古城保护发展指挥部,“绣花式”推进街巷更新,推动古城街巷、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策划88公里环城水系,重现“三湾十二港”的历史风貌,打造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着眼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推动“网红”变“长红”,培育千亿文旅支柱产业,全力打造全国最具烟火气旅游城市、世界海丝多元文化旅游目的地,2024年泉州旅游接待量突破1亿人次,游客总花费超1200亿元。

  加强统筹,持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

  坚持“一盘棋”推进。泉州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制度,构建智慧城市建设“全市一体联动”指挥调度体系,提高城市建设的全局性、系统性、持续性。尤其是发挥“中心市区城建总指挥部+6个分指挥部”作用,实行“指挥部+属地政府+国企”模式,压实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行全链条责任,强化重点工作调度,解决“多规合一”重要事项和重大问题,市县合力推动环泉州湾中心城区“聚湾强心、同城化发展”。

  严格“一张图”实施。按照“总规为纲、专规为领、详规为主”,泉州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创新中心市区一体化开发建设机制,强化市级统管统筹,实现有限城市资源集聚发展。滚动实施“抓城建提品质”专项行动,有序推进重点片区开发、重大项目建设,去年全市城建投资量1400亿元,中心城区投资454亿元、约占1/3。

  激活“一要素”保障。泉州深化用地审批制度改革,获得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土地征收、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等审批事项福建省级权限下放,助力重点项目用地快审快批快建。用好用足低效用地再开发国家试点政策,盘活低效用地7万多亩,解决空间不够用、零散不优化问题。实施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2.0版,推进百个园区项目,每年撬动千亿元逆周期投资,实现国土空间高质量重构、产业链高质量重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